“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随着时间的流逝,端午节马上就要到来了,粽子是端午节必吃的美食,它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作“角黍”,而在《风士记》中则明确记载了“角黍”一词:“仲夏端午,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一个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同时还有着很好的寓意,这是因为粽子的“粽”和“宗、中”音近,有着“光宗耀祖”和“功名得中”的好寓意,同时也是阖家团圆的美好愿景,因此端午节都会一家人聚在一起包粽子,高考的考生高举粽子,有着“一举高中”的美好寓意。
传统粽子一般只有大枣、花生、豆沙等口味,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粽子的口味也开始多样化,什么咸肉、蛋黄和板栗等新口味也随之兴旺,地域性粽子也登上了舞台,比如叉烧肉粽子、鸡肉丁粽子,海南的鲜海龙虾粽子,四川的辣粽,湖南的辣椒熏鱼粽子……真的是百花争艳,五花八门。
相对于买粽子,我更乐于自己在家包粽子,体会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感觉,很多朋友会说,为什么我包的粽子总是夹生,有时候还会漏米,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要想粽子煮的软糯香甜,不夹生不漏米,是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的,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泡米,那么包粽子时,糯米需要泡多久?原来一直弄错了,难怪粽子夹生还漏米!
【糯米需要泡多久?】
记得小时候,家里人多,奶奶一般都是提前一天把包粽子的米泡上,第二天才开始一大家子一起包粽子,这样做出来的粽子的确很好吃,软糯香甜。但是,这种方法是不对的,这样糯米至少泡了12小时左右,糯米中的营养也会随之流失,那么,糯米究竟需要泡多久呢?
糯米一般需要提前泡3~4小时,如果时间短了,糯米泡不开,会出现夹生和漏米现象,如果时间长了,糯米中的营养会流失,3~4小时正合适,糯米和水的比例为1:2,倒入清水后要用手轻轻搅动一下,让糯米充分吸收水分,防止糯米结团、浸泡不匀。因为夏天天气比较热,所以有条件的话最好放到冰箱里冷藏保存,没有条件,就要自己创造条件了,尽可能做到2个小时换一次水。
解决了泡糯米的问题,其他无非就是粽叶和煮的问题,对于粽叶,也是需要浸泡和煮的,湿粽子浸泡半个小时,干粽叶浸泡的时间要稍微久一点,一般要4~6个小时,然后开大火鲜粽叶煮10分钟,干粽叶煮30分钟,这样做目的是让粽叶吸足水分,从而使粽叶更有柔韧性和延展性;对于煮粽子,一般加入一勺盐和一点小苏打,放入包好的粽子,最后在上面加入一重物,注意水量至少要没过粽子10厘米以上,粽子一般要煮2个小时左右,这样煮出的粽子香甜软糯,还不夹生。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端午将至,包粽子时,糯米需要泡多久?一般需要3~4小时,原来一直弄错了,难怪粽子夹生还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