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倒刺鲃 Spinibarbus hollandi
生物学特征
体延长,前邻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背腹缘均为浅弧形。吻圆钝,吻皮止于上唇基部,与上唇分离。须2对,较发达,吻须可达眼前缘,口角须略长于吻须,接近或达眼后缘。背鳍起点前有一向前平卧倒刺。
光倒刺鲃是南方较为清洁的小河流里的顶级掠食者之一,也是常见饲养的食用鱼。
光倒刺鲃是南方常见饲养的食用鱼,但幼苗在市面上稍微少见。
光倒刺鲃作为强健的大型掠食鱼类,只要空间大小足够,水质清洁就很好饲养,建议用一米以上鱼缸饲养,鱼缸有造流会更好,因其会跳缸,鱼缸建议加盖。
光倒刺鲃为杂食性并有强食鱼性,从一般的颗粒饲料到鲜活小鱼都可以接受,有一定的攻击性和吞噬能力,会追咬混养鱼类,吃掉较小的鱼,混养请注意。

光唇鱼 Acrossocheilus fasciatus
生物学特征
体细长,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部圆而呈浅弧形。头中等大,侧扁,前端略尖。吻圆钝,吻褶短,未掩盖上唇,边缘光唇;成体吻部具粒状角质突起。口下位,马蹄形。
光唇鱼分布广,适应力强,野外种群庞大。
光唇鱼是很出名且常见的山溪鱼类,水族市场上有时能见到。
光唇鱼为喜欢清澈干净水质的中小型鱼类,适应性强,对水温要求不高,度夏温度建议在32℃以下。鱼缸建议造流,会更出彩。
光唇鱼是出名的脾气暴躁的物种,攻击性强且十分好斗,混养请非常注意!杂食性,可以接受大部分饵料。

长鳍虹彩光唇鱼 Masticbarbus longipinnis
生物学特征
体高,侧扁,背缘显著隆起,腹部圆,尾柄细。头尖,头长小于体高。吻突出,吻长稍短于或等于眼后头长。口小,下位。下唇分左右两侧瓣,较发达。须2对,口角须稍长。背鳍末根不分支鳍条为硬刺,末端柔软,后缘具锯齿,体侧具5条黑色垂直宽带。
长鳍虹彩光唇鱼分布范围比较狭窄,某些地方的种群受到河流污染、截流枯竭、滥捕等威胁,需要对其生存状况进行关注。
除了主产区外并不常见,也很少出现在水族市场上。
长鳍虹彩光唇鱼是喜欢清澈干净水质的中型鱼类,适应性强,度夏温度建议30℃以下。饲养环境有造流状态会更好一些。个体稍大,建议80厘米以上鱼缸饲养。杂食性且性格温顺,是不错的水族箱混养品种,可以接受各种饲料。

条纹小鲃 Puntius semifasciolatus
生物学特征
体侧扁,呈纺锤形,须1对,眼上方具红色光泽,鳞片大。鱼体呈银青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金黄,体侧具4条黑色横纹及若干不规则小黑点。尾鳍叉形,雄鱼的背鳍边缘及尾鳍带橘红色。
条纹小鲃为适应力强、繁殖力高的小型鱼类,在分布区种群庞大而常见。为南方常见河沟鱼类,水族市场上也经常能见到。
条纹小鲃是适应力很强的小型鱼类,耐高温和低温,耐轻度水质污染,对水质和溶氧没有特别要求,杂食性,极易饲养。性情温顺平和,是很好的水族箱混养品种,不过要注意它会吃小虾,不建议养在虾缸中。

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
生物学特征
头尖,略平扁。口上位。无须。背鳍无硬刺。生殖时期,雄鱼体色深黑,吻部、颊部出现追星。雄鱼个体大,雌鱼个体小,差别明显。卵椭圆形,具黏液。孵化期,雄鱼有守护的习性。遍布全国,种群规模庞大。
麦穗鱼是最常见的鱼类之一。
麦穗鱼为适应性强的小型鱼类,体质强健,对水质和溶氧没有特别要求。度夏温度建议在32℃以下。有一定攻击性,不建议与过小的鱼类混养。

长麦穗鱼 Pseudorasbora elongata
生物学特征
体纤细,头小,吻尖细,平扁。口极小,上位,口裂几近垂直。唇薄,无须。鼻孔小,近眼。侧线平直,侧线鳞43~45个。背鳍起点位于体中央。体银灰略暗,中轴宽黑纹自吻端达尾,其上方具4条细黑纵纹,背中央1条。背、尾鳍具零散小黑点,尾鳍具一大黑斑。
长麦穗鱼分布范围较狭窄,产地还有一定数量,种群生活状况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
长麦穗鱼是原生鱼类中的明星物种,一直受到原生鱼爱好者的关注。长麦穗鱼是性情羞怯且胆小的物种,饲养环境要有一定的水草、沉木类躲避物,需要凉爽清洁、溶氧丰富的水质,建议轻微造流。建议80厘米以上鱼缸饲养,度夏温度建议在28℃以下。
长麦穗鱼抢食能力弱,不建议和抢食太强的鱼类混养,新来的鱼可能藏起来很长时间不开口,要维持鱼缸环境的安静稳定。有一定的攻击性,会攻击小鱼,混养请注意。
马口鱼 Opsariichthys bidens

生物学特征
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吻长,无口须,下颌前端有一显著突起与上颌中部凹陷相对,眼较小。鳞细密,侧线在胸鳍上方,沿体侧下部向后延伸,于臀鳍之后逐渐回升到尾柄中部。臀鳍发达,尾鳍深叉,背鳍短小。体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10~14条浅蓝色垂直条纹,胸鳍、腹鳍和臀鳍为橙黄色。
对环境有一定要求但不高,遍布中国各大河流、水库。
常见的游钓鱼类,除西藏、新疆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广,数量大。
饲养难度 一般
马口鱼有一定环境适应能力,需要凉爽清洁、溶氧丰富的水质。建议用一米以上鱼缸饲养,度夏温度建议在30℃以下,要出状态需要足够强的光照和水流,建议鱼缸配备造流器并24小时开启。鱊类都是跳缸“爱好者”,鱼缸一定要加盖。杂食性,从米饭到小鱼来者不拒,也容易接受各种饲料。值得注意的是,饵料对其发色的影响不如光照和水流大,为了发色不必刻意追求增色饲料。马口鱼有较强的食鱼性和吞噬力,不要和小鱼混养。

长鳍马口鱲 Opsariichthys evolans
生物学特征
条纹密度比较不均匀,前密后疏,身体瘦削,头部比较尖,发情顶点雄鱼胸鳍超过腹鳍起点。
长鳍马口鱊是一个分布广、有一定适应力的物种,野外种群庞大,不过近些年在各地河流被污染破坏的情况下,部分地区种群有所下降。
一个出名且美丽的物种,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高,一直是水族市场上的明星之一。
长鳍马口鱊是体质中等的鱊类,相比较宽鳍鱊,对水中的废物更为敏感。需要凉爽清洁、溶氧丰富的水质,建议80厘米以上鱼缸饲养,度夏温度建议在30℃以下,要出状态需要足够强的光照和水流,建议鱼缸配备造流器并24小时开启。鱊类都是跳缸爱好者,鱼缸一定要加盖。
杂食性,可以很好地接受绝大部分饵料,吃各种水生小生物以及食物碎屑,一般长度为10~15厘米。有弱食鱼性,不建议同太小的鱼混养。


华鳈 Sarcocheilichthys sinensis
生物学特征
体形侧扁,头后背部隆起,腹部圆。头短小。吻稍突出,前端圆钝。口小,下位,略呈马蹄形。唇稍厚,下唇限于口角处,唇后沟中断,其间相隔较宽。下颌前缘有发达的角质边缘。口角具须1对,较短,细弱。鳃耙短小,排列稀疏。体侧有数条黑色宽横斑,老年后会逐渐散成黑色斑点。
华鳈属于分布广数量大的鱼类,较强的适应性保证了较健康的种群。是我国中部到南方很多大江河湖泊之常见鱼类,较为适应大江河湖泊环境,在山溪小河不太常见。为体质强健的中小型鱼类,对水质、溶氧及温度等都没有特别要求,清洁并有造流状态会更好一些,个体稍大的建议60厘米以上鱼缸饲养。
杂食性且性格温顺,是不错的水族箱混养品种,可以接受各种饲料,偶尔会追咬其他鱼类,但不常发生。


小鳈 Sarcocheilichthys parvus
生物学特征
背鳍无硬刺,鳍条较长,外缘平截或微凸。胸鳍较短,后缘圆钝,末端可伸至其基部至腹鳍起点间的3/4处。腹鳍起点稍后于背鳍起点,后缘亦呈圆钝。臀鳍外缘平截。尾鳍分叉浅,上、下叶末端稍圆。肛门在腹鳍基与臀鳍起点间的中点或略近腹鳍。
小鳈喜清澈凉爽的水质,现如今在各地河流开发的情况下,部分地方种群受到河流污染、截流枯竭、滥捕等威胁。
小鳈分布范围较广,但很多地方不易见到,种群密度大而集中的产地稍少。
喜欢清澈干净水质的小型鱼类,有造流会更好,夏季温度不可太高,30℃以下为佳。
脾气稍暴躁,同种之间常常打斗,饲养密度不建议太高,另外会攻击虾虎鱼和虾,混养请注意此点。杂食性,可以接受各种饲料。



伦氏孟加拉鲮 Bangana rendahli
生物学特征
体长,略呈棒状,尾柄高而宽厚。吻钝圆而突出,口下位,横裂。上唇前部光滑,下唇与下颌分离,其间有一深沟相隔。体背及体侧青黑色,鳞片紫绿色夹有红色,并具金属光泽;腹部微黄,各鳍灰黑色。
某些地方的种群受到河流污染、截流枯竭、滥捕等威胁,需要对其生存状况进行关注。
伦氏孟加拉鲮虽然已经进行人工养殖,但水族市场上不常见。
伦氏孟加拉鲮为喜欢清澈干净水质的中型鱼类,度夏要求水温在30℃以下,鱼缸建议造流,个体稍大的建议用60厘米以上鱼缸饲养。
杂食性且性格温顺,是不错的水族箱混养品种,可以接受各种饲料,偶尔会追咬其他鱼类,但不常发生。
东方墨头鱼 Garra orientalis
生物学特征
体长,圆筒形,腹部扁平,尾部侧扁。须2对,吻须较眼径为短,口角须更短小。头宽,吻圆钝,前端有很多粗糙的角质突起。鼻前深陷,将吻分作两部,并具发达追星。背鳍无硬刺。体背深黑色,腹部灰白,各鳍灰黑色,略带橙色,幼鱼橙色较显著;体侧每个鳞片后部均有一黑斑。
东方墨头鱼分布较广,种群规模较大。
产区菜市场一般均能找到,也有流入水族市场作为观赏鱼贩卖的。
喜欢清澈干净水质的小型鱼类,鱼缸建议造流,度夏温度建议在32℃以下。
杂食性,对各种人工饵料均能很好接受,会啃食缸壁上的藻类。若有饲料吃,通常很少再吃藻了。
有领域性,会占据鱼缸中的沉木或者岩石作为领地,驱赶攻击接近的鱼类,饲养时请注意这点,不建议与太柔弱的鱼类混养,有可能会造成伤亡。
过水和入缸的前几天,跳缸概率极高,鱼缸一定要加盖。
建德小鳔鮈 Microphysogobio tafangensis
生物学特征
体长,头略粗壮,后背部稍隆起,胸腹部平坦,尾柄侧扁,稍高。头短钝,其长小于体高,吻圆钝。口下位,呈深弧形。体被圆鳞。背鳍高,后伸不达腹鳍起点。臀鳍短,起点至腹鳍基的距离略大于或等于全尾鳍基。尾鳍浅分叉,腹膜灰黑色。体青灰,胸、腹鳍带橘红色。
建德小鳔鮈分布范围狭窄,产地还有一定数量,种群生活状况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
较难的饲养性使其在水族市场上的曝光率较低。
建德小鳔鮈为需要凉爽清洁、溶氧丰富水质的小型底栖鱼类,建议轻微造流,度夏温度建议在28℃以下。
很怕缺氧,鱼缸过滤不能停,其对水中的污染物也较敏感,需要经常换水。性情温顺平和,敏感而较脆弱,抢食能力弱,不建议和太强势的鱼类混养。建议饲喂优质的螺旋藻锭片,且定时投喂少量煮烂的米饭。

宽鳍鱲VV Zacco platypus
生物学特征
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头短,吻钝,口端位,稍向上倾斜,唇厚,眼较小。背鳍无硬刺。胸鳍、腹鳍小,其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下方。臀鳍基部较长。尾鳍灰色,后缘呈黑色,尾鳍分叉深,尾柄鳍短而高。一般背部灰黑色带绿色,臀鳍粉红色或红色带绿色光泽。
一个分布广且有一定适应力的物种,野外种群庞大,不过近些年在各地河流被污染、破坏的情况下,部分地区种群有所下降。出名且美丽的物种,分布范围大,种群数量高,一直是水族市场上的明星之一。
宽鳍鱊是体质较为强健的鱊类之一,有一定环境适应力,但需要凉爽清洁、溶氧丰富的水质。建议在80厘米以上的鱼缸饲养,度夏温度建议在30℃以下,要出状态需要足够强的光照和水流,建议鱼缸配备造流器并24小时开启。鱊类都是跳缸“爱好者”,鱼缸一定要加盖。
杂食性,可以很好地接受绝大部分饵料,有一定的食鱼性,不建议同体形差距太大的鱼混养。

丽色低线鱲 Opsarius pulchellus
生物学特征
个体小,口较大,下颌突出,口裂倾斜。体侧扁,腹部无棱。吻略尖。背鳍后位,与臀鳍相对;胸鳍宽长,达腹鳍起点。尾鳍叉形。体背为青灰色,腹部浅黄色。体侧有7~10条垂直蓝绿斑条。发情期,雄鱼体侧金黄色。
丽色低线鱲在国内分布范围较小,对环境有一定要求,产地目前环境还算可以,但需要关注。
国内分布范围较偏,但作为一种出名且美丽的物种,一直没有离开水族爱好者的视线。
丽色低线鱲抗逆性较差,容易生病,对水质也有较高要求,需要凉爽清洁、溶氧丰富的水质,建议用70厘米以上鱼缸饲养,度夏温度建议在28℃以下,需要合适的水流和光照,建议鱼缸配备造流器并24小时开启。鱲类都是跳缸“爱好者”,鱼缸一定要加盖。
饲养上喂食一般小型鱼饲料即可,不建议和有攻击性的小型鱼混养。丽色低线鱲体质较娇弱,水质和食物等需要维持合适、稳定。
异鱲 Parazacco spilurus
生物学特征
体侧扁,腹部较窄,自腹鳍基部至肛门有明显的腹棱。口上位,口裂向下倾斜,下颌前端有一显著的钩状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吻合。无须,侧线完全,前部明显下弯。背鳍稍后;臀鳍长,分支鳍条11~12根。头小,吻尖。腹部白色,体侧带棕红,体侧中部有一虫纹组成的宽黑带,自鳃盖起至尾鳍基中央,尾柄末端中有一大黑点。
异鱲分布范围相对小,对环境有一定要求,现如今在各地河流开发的情况下,部分地方种群受到河流污染、截流枯竭、滥捕等威胁。
异鱲不难寻获,但分布较窄,需要到合适的产区才可见到,水族市场上有一定曝光率。
异鱲可能是抗逆性最强的鱲类,有一定环境适应力,但需要凉爽清洁、溶氧丰富的水质,建议用80厘米以上鱼缸饲养。度夏温度建议在30℃以下,要出状态需要足够强的光照和水流,建议鱼缸配备造流器并24小时开启。鱲类都是跳缸“爱好者”,鱼缸一定要加盖。
杂食性,食鱼性弱,可以和不是特别小的鱼混养。异鱲缸养容易养得很健康,但很难达到野外的发色效果,这点依旧是待以解决的问题。

林氏细鲫 Aphyocypris lini
生物学特征
体细小,长而侧扁,前腹部圆,自腹鳍基底到肛门具腹棱;头小,吻圆钝;体被圆鳞,鳞中等大,无侧线。背鳍短小,无硬刺;胸鳍不达腹鳍起点;腹鳍不达肛门。尾鳍叉形,末端稍尖。背部棕色,腹部银白。各鳍无色,浅淡的黑色边缘。鳔大,分2室,后室长于前室。体侧有一上黄下黑的纵带,自吻前伸达尾鳍基,与尾柄末端中的一大黑点相连。
曾经被判定为野外灭绝的物种,现在虽然又发现了数个新产地,但受威胁的特点依然没变,野外种群受到人为活动威胁,需要对其生存状况进行关注。
罕见的物种,并不太容易见到。
林氏细鲫为喜欢清澈干净水质的小型鱼类,有一定适应性,性情温顺平和,是很好的水族箱混养品种,可以养在虾缸中。

唐鱼 Tanichthys albonubes

生物学特征
体细小,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小、圆钝。口小,亚上位,口裂下斜,下颌突出。唇薄,无须。眼大,侧线不显,背鳍短,与臀鳍相对;胸、腹鳍小。体带橄榄绿色,中轴具金黄色纵纹,上部具若干黑条纹。背、臀鳍带绿色,边缘透明,尾基具红色大圆斑。
唐鱼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野外种群受到人为活动威胁,需要对其生存状况进行关注。
作为“资深”观赏鱼类,人工繁殖的唐鱼以“白云金丝”之俗称,在水族市场上相当常见。
唐鱼为喜欢清澈干净水质的小型鱼类,有一定适应性,性情温顺平和,是很好的水族箱混养品种,可以养在虾缸中。

黄鳍结鱼 Tor putitora
生物学特征
最大体长为2.75米,最大体重可达54千克。体长,侧扁,背缘稍隆起。吻端略尖,吻皮盖于上唇基部。唇略肥厚,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口窄,端位,深马蹄形。背鳍硬刺强壮,后缘光滑。背鳍具9根分支鳍条,其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各鳍黄色。
国内产地分布狭窄,不过境外很多,某些地方种群受到滥捕的威胁,需要对其进行关注。
黄鳍结鱼是国际知名的观赏种类,在水族市场上有一定能见度。
黄鳍结鱼为体质强健、抗性较好的大型掠食鱼类,较为怕冷,冬天需要加温,需要足够大的饲养环境,鱼缸建议造流。
强食鱼性,可以喂食适口大小的饵料鱼,也容易接受人工饲料,侵略性及领域性均低,可以与其吞不下的鱼类混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