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国名源自于民族语,意思为"铠甲"、"金属制的服装",位于欧洲东北部的议会共和制国家,邻波罗的海。
拉脱维亚与爱沙尼亚、立陶宛共同称为著名的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东和俄罗斯、白俄罗斯二国相邻,全国总面积64589平方公里,人口192万。
拉脱维亚人属于波罗的人,文化上非常接近立陶宛人。拉脱维亚语属于印欧语系。拉脱维亚是单一制国家,由109个自治市和9个直辖市组成。。拉脱维亚是个多民族混居的国家,其中拉脱维亚族占61%,俄罗斯族占27%,主要信仰基督教。
所谓单一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指由若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统一主权国家的制度,它和复合制相对。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制国家,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也都采用单一制,如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韩国、西班牙、朝鲜等都是单一制国家。
拉脱维亚原来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拉脱维亚脱离苏联独立。2004年5月1日,拉脱维亚正式加入欧盟。2004年3月29日成为北约成员国,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成员国。2014年1月1日,拉脱维亚正式成为欧元区第18个成员国。
拉脱维亚位于东欧平原西部,总面积为64589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62046平方千米,内水面积2543平方千米,拉脱维亚海岸线长307公里,拉脱维亚土地以灰化土为主,大约一半多为可耕地。拉脱维亚气候湿度非常大,全年大约有一半时间为雨雪天气,干燥地区的人很难适应。
拉脱维亚首都里加,面积307平方公里,人口70.6万。 位于波罗的海国家的中心地带,处于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交叉点上,其港口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被称为“波罗的海跳动的心脏”和“北方巴黎”。
拉脱维亚人
拉脱维亚族自称是拉特维什人,起源于古族名拉特加尔人,其主要分布在拉脱维亚,其余分布在俄罗斯、爱沙尼亚、立陶宛、白俄罗斯等。其他部分居住在美国、阿根廷及等国。属欧罗巴人种波罗的海类型,使用拉脱维亚语。
波罗的海三国
波罗的海,英文叫Baltic Sea,是位于欧洲东北部的一个内海。由于有200多条河流的大量淡水注入波罗的海,并且波罗的海通向大西洋的出口又非常狭窄,因此,这片海域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平均盐度只有千分之七到八,远远低于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3.5%。
环绕在波罗的海一侧的三国——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被称之为“欧洲后花园”。
波罗的海三国,从资源上来看,各有其特点。立陶宛位于前苏最西部。西临波罗的海、北邻拉脱维亚,东南邻白俄罗斯,西南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州及波兰,因此,地形受冰川作用显著,土地比较肥沃;立陶宛境内河流都流入波罗的海,水流平缓曲折。其中涅曼河最长,其主要支流有梅尔基斯河、内里斯河、涅维茨斯河、杜比萨河、朱拉河以及米尼亚河等。湖泊大约有3000个。
拉脱维亚西临波罗的海,北邻爱沙尼亚,东界俄罗斯,南接立陶宛。拉脱维亚境内主要是波状起伏的平原。拉河流都属于波罗的海水系,主要河流有:西德维纳河、加高亚河、文塔河、利耶卢佩河。森林,草场、牧场、沼泽和荒地约占土地面积的67%,森林覆盖率为38%。
爱沙尼亚是波罗的海沿岸三国面积最小的国家。北面和西面临波罗的海,南与拉脱维亚和俄罗斯联邦为邻。就资源力而言,爱沙尼亚有着不同于上述两国的特点。爱沙尼亚是个多岛屿之国,大小岛屿800个,占土地面积的9%。最大的两个岛屿是萨列马岛(1647平方公里)和希乌马岛(600平方公里)。
波罗的海三国,在前苏时期属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加盟共和国,很多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居前苏15个加盟共和国之首或头前几名。
首先,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财富方面,爱沙尼亚为前苏平均水平的140%,位居各加盟共和国之首;拉脱维亚分别为133%和122%,处于第二位;立陶宛分别为123%和108%,位于第三位。
在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方面,1988年,俄罗斯为106.1,爱沙尼亚为105.6,立陶宛和拉脱维亚高于俄罗斯,分别为119.8和108.7,因此,立陶宛的增长速度为前苏各加盟共和国之首。
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方面, 1988年,俄罗斯为109.9,爱沙尼亚为107.8,而立和拉仍然高于俄,分别为122.0和112.0,立陶宛位居各加盟共和国之首,拉脱维亚排名第二。
在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增长速度方面,1988年,俄罗斯为115.0,爱沙尼亚为116.6,拉脱维亚为115.4,立陶宛略为114.7。这个期间前苏各加盟共和国居民实际收入增长速度排列是:爱沙尼亚位居第4位,拉脱维亚位居第5位,立陶宛位居第6位。单就职工月均来看,波罗的海三国都接近或超过前苏平均水平。
立陶宛:战后的立陶宛经济发展的重点为工业。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造船、电子仪表、电机、无线电器材、化工、水泥和渔类加工工业。其中,维尔纽斯、考纳斯和克莱佩达成为了立陶宛的大工业中心。卡普苏卡斯、阿雷图斯和乌泰纳等均成为著名的小工业城镇。凯代尼艾和约纳瓦成为了化工工业中心。
拉脱维亚:在前苏"劳动分工"原则下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及轻工业、食品工业,和乳肉用畜牧业。拉脱维亚是前苏重工业比较发达的加盟共和国之一。在拉脱维亚的国民收入中,工业占56%,农业占21.7%,建筑业占6.6%,交通运输业占4.4%,商业和其他部门占11.3%。
值得一提的是,拉脱维亚是一个工业发达但能源匮乏的国家,能源自给率大约为50%,其他50%需要依靠进口,水电站和火电站是其动力重要来源。
爱沙尼亚:在前苏"劳动分工"下,和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一样,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主要生产部门和产品有:机械制造业和金属加工工业,生产石油加工设备、农具、采矿机械、天然气管道和挖掘机,专用科学仪器和电器设备。
爱沙尼亚在油页岩加工基础上,建立起化学工业,生产苯、粘合剂、合成树脂、甲醛和洗涤剂等。木材加工是爱沙尼亚最早的工业部门之一,产品主要有:纸、纸浆、胶合板和家具等。消费品工业中,爱沙尼亚的纺织工业最发达,棉布的生产量为三个共和国产量的70%。
值得一提的是,爱沙尼亚是一个居民受教育水平很高的国家。在加盟苏之前,爱沙尼亚居民中受不同程度教育的人数比例为波罗的海三国之首。
拉脱维亚的经济处于什么水平?
拉脱维亚2019年创造的经济总量为35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327亿,相当于四川德阳经济总量 ;拉脱维亚2019年人均GDP为18734美元,约合人民币12.2万元。
拉脱维亚的人均收入方面,根据拉脱维亚中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拉脱维亚税前平均税前月工资859欧元,其中,私营部门税前平均月工资为845欧元,公共部门税前平均月工资886欧元。税后,拉脱维亚平均月工资631欧元(折合人民币约5000元左右),为毛工资73.5%。(驻拉脱维亚使馆经商处)
拉脱维亚的教育及医疗
拉脱维亚实行九年免费国民义务教育,并且允许私人办学校。拉脱维亚全国有90%以上的儿童就读国立学校,大多数大学生就读公立大学。大学实行公费和自费两种制度。拉脱维亚是欧盟人均教育程度最高国家之一。
拉脱维亚的医院实行医药分开,药品供应正常,但价格十分合理,药品销售监管比较严格,并且实行强制医疗保险。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拉脱维亚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一度占GDP的5.9%,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940.3美元; 拉脱维亚人均预期寿命男性为70岁,女性为79岁。
在经济方面,拉脱维亚独立后,开始按照西方经济模式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大力推行私有化及自由市场经济,使得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现如今,拉脱维亚已跻身经济发达国家的行列,特别是它的工农业体系非常健全,拉脱维亚除了其支柱性产业——采矿、加工制造及水电气供应外,在电子产品、机器制造、食品、轻工等方面也保持优势。
拉脱维亚的经济基础较好,以工业和农牧业为主,是波罗的海沿岸经济发达的国家,是原苏联经济最发达和富饶的地区之一,在波罗的海三国中,拉脱维亚的工业位居第一,农业位居第二。
拉脱维亚的工业在波罗的海三国居首位,农业居第二位。在前苏时期,工业以耗金属少的机器制造业著称于世。主要生产电器、无线电、电子设备和医疗器械,同时给前苏其他共和国进行来料加工,还有成品返销。
拉脱维亚的农牧业十分发达。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9%,达250万公顷。农作物以种植谷物、亚麻、甜菜、大麦、裸麦、马铃薯为主。一半耕地用于种植饲料作物。畜牧业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主要饲养奶牛和猪。养蜂业也十分普遍。全国有30%的人口住在农村,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5%。
从1991年起,拉脱维亚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服务性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31%上升到1994年的51%。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拉脱维亚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失误,并于1995年发生了金融危机,全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波罗的海银行宣布倒闭,让出现好转的经济势头受到一定影响。1996年开始,经济开始回升。
拉脱维亚的优势产业
一、林业及木材加工业: 拉脱维亚目前是欧洲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拉脱维亚的森林覆盖率超过了45%,木材储藏量达到5.73亿立方米,林业及木材加工业几年来增长一度达到9%以上,去成为拉脱维亚第一大工业,这个行业的生产增加值占到工业生产增加值的23%(占GDP的7.5%左右)。林业及木材加工行业就业人员占工业就业总人员的25%(占全国就业人员的5%)。
二、化工医药业
化工医药业一直是拉脱维亚的传统产业,并且拥有一大批高级技术人员及非常好的科研基础,拉脱维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有:药品、石化产品、人造纤维、油漆涂料、家用日化、橡胶塑料、瓷器、农业化学、水泥建材。
拉脱维亚的化工医药业保持连年快速增长(2005年增长最高,达到15%),生产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生产增加值的7.5%。行业内就业人员占全国工业就业人员的5.2%。橡胶及塑料占全行业的52%,医药制品占29%。
三、渔业及鱼加工业
拉脱维亚拥有历史悠久、发达的渔业及鱼加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