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节日,相当于公历4月13日一15日,与汉族的春节一样。泼水节源于印度,曾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离现在也有70O多年,随着小乘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增大,并与本地的神州传说相结合,产生许多民间故事。在云南西双版纳就流传这个故事,有个魔王,凶残毒辣,把当地人们都当奴隶,日夜为魔王干活,不听话就用鞭子抽打,皮开肉绽,人们都恨他入骨。魔王还强迫把七个美丽姑娘抓来,作自已妻子,稍不如意,就重刑惩罚。七个姑娘恨死了他。乘魔王外出,她们合计如何除掉这个凶残魔王,七个姑娘中最小的名叫侬香,勇敢聪明,乘巧懂事,自告奋勇,要把魔王除掉。晚上,魔王回来了,侬香早准备好一桌饭菜,使魔王吃得开心,又劝他喝酒,直到魔王酩酊大醉,这才停下,看到魔王醉样,就想把他杀了,可是自己力量有限,只能智取,她假装逢承魔王说:"大王,真伟大,厉害,世界上沒有任何东西打败你。″魔王醉熏熏的、断断续续的说:"只有我的头发能勒住我的脖子。"等魔王睡着了,侬香鼓起勇气从魔王头上扯了一根头发,勒住他的脖子,这样魔王的头,掉了下来,原来是个火球,滾到哪里就烧到哪里,烧毁了竹楼,农田,侬香只好把火球抱在怀里,其她向火球泼水,终于把火扑灭。这个泼水的习俗流传下来,成了傣族新年。泼水节的笫一天,傣语称"麦日",与农历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称"脑日(空日)",人们穿盛装,挑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水泼的多和被泼的多,象征吉祥、幸福、健康。傣族"小卜哨(姑娘)"
"小卜昌(小伙)″
都喜欢去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这是谈情说爱的一种方式,互相选中了对方,爱情就有了希望。第三天傣语称"麦帕雅晚玛″,这天活动是划龙舟,搞龙舟比赛,彩色的龙舟争先恐后,观众摇旗呐喊,比赛方奋力划船,气氛浓浓,如澜沧江畔、瑞丽江边,各村寨、广场热闹非凡,孔雀舞、脚鼓舞跳起来,喝彩声和音乐声响成一片,稳健、潇洒、热情,优美的舞姿,展示傣族人幸福、快乐、步步高升。傣族乐器是葫芦丝,音乐优美悠扬,可看到傣族能歌善舞的歌声和舞蹈。具有特色的孔雀舞,傣族人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成了云南的标志。脚鼓舞主要是傣族男子的舞蹈,因挎着形似象脚的鼓起舞而得名。再就是放高升和孔明灯,用高射架发射自已制作的士火箭,射的越高,人们越觉得吉祥;还在空地上,把火烛放在自己制作的″气球″内,然后让气球带着升天,以此方式纪念诸葛亮,他是三国时的蜀相,字孔明,据说他率军南征北战到此地建房,纪念他。体现自己的理想,歌颂美好生活。
傣族肺饰独具特色,男子一般喜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下穿长管裤,多是白布、水红布或兰布包头。
傣女上身白色、绯色或天兰色等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领窄袖,下穿多为花色长筒裙、顶髻、插梳或包花头巾。腰间扣上银腰带,亭亭玉立,美看极了,由于所在地区不同,傣族分居在山区是旱傣,江水边、坝子的是水傣,西双版纳周边的花腰傣,服饰各有不同。
傣族民居多为竹楼,俗名″干栏"。柱子外,楼采用30多根原木外,楼板、樯壁用竹子直剖压平,屋顶用"草排"覆盖,形状似诸葛亮的帽子。竹楼开门一方,有走廊、凉台、竹楼呈四方形,上下两层,楼下养牲畜,楼上住人,房间内外两间,也有三到四间,仅开一个小窗,即便炎热夏天,屋内十分凉爽,一幢幢竹楼在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柚子树、芒果树、风尾竹掩盖内。在这些林子里,可以看到傣家妇女走在林间小道,可发现身材苗条、深着鲜艳筒裙,有的挑着装满水果的竹箩,也有的盛满水的水桶等等。电影《勐垅沙》《摩雅傣》《带手烤的旅客》都反映了傣族人民的风士人情和解放前后的精神面貌,不仿再次重看这些影片,加深对傣族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