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希望做事必成,说话别人必听。
可是为什么我们经常难以如愿?我想说,那是因为我们做不到有的放矢,做不到实事求是。
那么,什么是实事求是?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这个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就是和我们想做的事有关的一切事物。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典故。缺少一个条件都难以煮成一锅香喷喷的米饭。所以要想煮出好米饭,就要提前调查煮饭所需要的所有条件。
规律性是我们要在这一切事物里,找到这些事物的内在联系、必然趋势。在这些错综复杂的事物当中,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它规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因此找到了主要矛盾,就找到了这些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趋势。
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做到实事求是了吗?还不能。王阳明曾经说:知行合一,心不动、随机而动。
那么如何才能知行合一、随机而动,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呢?有三步。
一、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本本主义的限制。
在小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文章《坐井观天》,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当时,我们都笑话那只青蛙,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何尝不是那只坐在井底的青蛙?如果我们不跳出井口,就会一直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网络上有个流行语:人都挣不到认知以外的钱。就是说不解放思想,就难以形成新的认知,当然认知以外的钱,就难以挣到。为什么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就是因为读的书太多,容易束缚我们的思想,行万里路、阅人无数、高人指路可以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本本的限制,形成新的认知。
《小马过河》中,老牛对小马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松鼠对小马说:“水很深,会淹死的。”后来,小马自己亲自试了试,发现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只有打破传统思维、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二、调查、研究客观条件的规律性
规律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假如你想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那就要调查和学习有关的一切条件。比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学习资料、老师水平、学校环境、同学特点、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孩子智商、孩子爱好、网络倾向等等。
这些事物都和学习紧密相关。很多家长以为只要买个学区房,找个好学校,好像就可以坐等成绩提升了。这种想法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即使短时间内有所提高,成绩提升也难以持久。因为条件不充分,好学校和好老师只是必要条件,不是提升学生成绩的充要条件。
什么是提升成绩的主要矛盾呢?学习时间才是提升成绩的主要矛盾。所有的一切条件都是围绕着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展开的。所以学习的规律就是对于时间的利用率。好老师、好学校可以提升学习时间的利用率。但是它们只是提高时间利用率的必要条件。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老师和学校只有真正影响了孩子,才可以改变孩子的学习效率。为什么很多孩子在一个不好的学校仍然能够拥有好成绩呢?就是因为他们拥有更高的学习效率,能够更好的利用时间。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
规律性的东西是在矛盾的普遍性中得出的,而客观规律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为转移的。外在条件变了,矛盾也就具有了特殊性。
在《天道》中,丁元英按照文化属性的规律,设计了销售音响的各个环节,但是他也知道客观事物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变动。因此,每个环节都留出了一些变量,防止出现不可控的局面出现。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员在民主革命时期对待地主的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对待地主却是减租减息。对待国军,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是打倒反动派;抗日战争时期的政策是国共合作;解放战争时期的政策则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可以解决不断变化的新情况。这种适应性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
所以,求是先要分析实事,客观情况变了,规律也应该随之改变。教员说:战争有战争的规律,俄国战争有俄国战争的规律,北伐战争有北伐战争的规律,中国革命战争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战争指导规律是跟随历史、战争的发展而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战争指导规律随历史、战争的发展而发展的理念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