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根据自身的财务状态,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就是一门学问了。市面上有很多的理财方式供投资人选择,投资人可以相信自己的判断,在证券市场上开户,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对应的股票,也可以根据自己对行业的理解,选择对应的期货,这部分玩家属于高阶玩家,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和判断,回报或是亏损,都由自己负责,因为是单独的个人投资者,资金量通常不会很大,所以也被成为“散户”。
介绍了“散户”这种单兵作战的情况,就需要介绍到“团伙”作战的模式了,那就是机构或者基金,两者的关系通常是机构按照一定的投资策略或者是目标,推出某些基金组合,然后从个人投资者中募集资金,然后进行投资。

大家都知道,市场是有风险的,投资需要非常谨慎。散户都是对自己的资金负责,谨慎还是大胆都是由自己控制和决定的,而机构的基金理财是由专门的基金经理来负责的,资金是个人投资者提供的和基金经理不相关,甚至基金最是盈利还是亏损,都和基金经理没关系,基金经理是按照资金的总额收的管理费。也就是说,基金经理在追求自己收益最大化的人性驱使下,会在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多的推出新的基金,和提高每支基金的金额。当基金募资足够之后,基金经理的个人利益就已经实现。
而投资人想要通过基金实现的目的是盈利,基金的盈利需要通过基金经理时刻关注市场,及时的调整投资策略和行为,甚至大胆的对市场风向进行判断,提前布局低价进场,高价离场以实现基金的收益。在这个过程中,基金经理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才有可能在瞬息万变和资讯泛滥的市场上,分析和发现可能的投资机会,同时还要对抗各种诱惑。说的夸张一点,这就要求基金经理基本上是“圣人”。

分析到这里,大家已经可以非常清晰的了解到,基金理财,为什么会经常踩坑了。因为在这场游戏中,参与者追求的利益或者方向并不一致。投资人提供了最大的支持,然后承担了最大的风险,所以很多投资人通过基金理财,大体上都是不如意的。在基金理财的游戏场里面,有提供股票的企业,也就是上市公司;有提供交易的股票市场,也就是某股;有提供理财服务的机构,也就是基金经理;有提供资金的投资人。
上市公司的目的,表面上是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但是公司高管辛苦创业这么多年,在公司发展到上市的阶段,实现一些个人的财富自由,也是很合理的。甚至在现行的管理制度下,实现个人财富自由,可能才是更主流的做法。上市公司要卖掉股票,获得投资人的钱。
股票市场的目的,提供和刺激交易行为的出现,因为市场收的是服务费,每一次交易都会收费。市场的需求是,大家最好频繁的交易,不管是什么价格的交易,服务费是要收的。服务费是谁给的,市场并不在乎。
基金经理的目的,按照基金总额收管理费,总额越高拿的管理费越多,基金数量越多拿的回报更大。基金投资的股票、债券是不是暴雷,是不是优质,和基金经理没关系。经理们追求的是基金金额的更多,基金数量的更多。
投资人的目的,提供资金购买相关股票,支持上市公司高管实现个人的财务自由。然后希望已经财务自由的公司高管继续努力做牛马,把公司发展起来,让股票价格变的更高,因为理论上,股价更高,公司高管再变现会有更高的收益。哪知道公司高管践行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理念,让投资人的期望落空了。

基金经理使用募集到的资金,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每次交易都会给市场交手续费,同时基金经理也按照资金量拿服务费。这里很可能还会出现各种神奇操作,高位接盘是常见的,毕竟某投资大佬的理念,别人恐惧我贪婪,股价一定还能更高,现在就是底,大胆进场就是了。被套住了,出不来的也是投资人,基金经理拿着高薪、管理费,大不了换个工作就是了。
说到这里,大家还会愿意相信,基金理财的可靠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