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时期,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形同虚设;其中在这个时期产生了七个最为强势的诸侯,史称战国七雄,分别是秦国、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战国七雄分布图
始皇帝统一天下,灭亡战国七雄六国的顺序是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其中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诸侯国,所以也是被始皇帝第一个灭掉的诸侯国。
战国七雄-“韩国”建立
公元前453年(周贞定王时期),晋国的三个大夫赵魏韩联合消灭了最强大的大夫智伯荀瑶,并瓜分了其土地,史称“晋阳之战”,至此这个曾经称霸诸侯的强国晋国名存实亡,晋国君主的权利完全被赵魏韩三家大夫架空,无任何王室威严。
公元前433年(周考王时期),晋国大夫韩康子、赵襄子和魏桓子子将晋国的领土全部瓜分,建立了韩、赵、魏 3个诸侯国;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分封赵魏韩为诸侯,均赐为“侯爵”,史称“三家分晋”;历史上将赵国、韩国、魏国称为“三晋”。
三家分晋
韩国是战国初期的一个诸侯国,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原晋国大夫韩虔建立韩国,定都阳翟(dí,今河南省禹州市);因先祖韩武子(韩万)的封地为韩原,所以定国号为“韩”,其韩虔为周天子正式承认的诸侯国韩国的开国君主,史称“韩景侯”。
韩国于公元前403年,由晋国大夫韩虔建国;公元前230年,被始皇帝灭国,享国约173年,传13君主,其中前两位没有得到周天子承认,从第三位也就是韩虔(韩景侯)被周天子承认。
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
韩国疆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范围大致包括今天河南省的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禹州市、登封市、长葛市等地;辖许昌市12县,即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县)、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鄢陵县(今河南省鄢陵县)、襄城县(今河南省襄城县)等。
战国七雄-“韩国”君主
韩国国祚约173余年,传13位君主,其中前两位没有得到周天子承认;国君为“姬姓韩氏”;下面为韩国国君王的名字及在位时间:
韩国自立诸侯国的2位非正统君主如下:
韩康子韩虎:韩国第一位君主(非正统),在位时间不详,约在公元前425年结束统治;韩庄子之子。公元前453年(周贞定王时期),晋阳之战中,瓜分了晋国大夫智伯的土地;公元前433年(周考王时期),与赵襄子、魏桓子瓜分了晋国的全部土地,建立赵魏韩三国,至此晋国王室成为傀儡君主。但是此时赵魏韩三国只是自己建立的诸侯国,并没有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所以韩康子名义上不算是正统的诸侯国韩国的开国君主。
韩康子
韩武子韩启章:韩国第二位君主(非正统),约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09年,在位约16年;韩康子之子;陵墓位于今河南省宜阳县。公元前422年(周威烈王时期),出兵征伐郑国,杀死了郑国的君主郑幽公。因为此时韩国并没有都得到周天子承认,所以韩武子名义上不算是正统的诸侯国韩国的君主。
韩武子韩启章
韩国周天子分封为诸侯国正统11位君主:
韩景侯韩虔:韩国第一位君主(开始为非正统第三位),约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在位约9年;韩武子之子。公元前403年,与赵、魏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赐爵位为“侯”,建立韩国,并定都于阳翟(dí,今河南省禹州);而韩景侯则正式成为正统诸侯国韩国的开国君主。在位期间,多次与郑国互相攻伐。
韩景侯韩虔-取材与影视剧
韩烈侯韩取:韩国第二位君主,约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87年,在位约13年;韩景侯之子。此期间发生了经典的故事“聂政刺韩王”;此故事目前传说有两个版本,一说是聂政习得琴艺入韩王宫杀死了韩烈侯;一说聂政为报严遂(即严仲子)知遇之恩,守孝三年后,入韩国都城阳翟杀死严仲子的政治死敌相国侠累,并杀死数十人;无论是哪个版本,都表现了其不畏强暴、大智大勇的平民形象,并深受民间百姓的喜爱;后人在阳翟(dí,今河南省禹州)建立祠堂以为纪念,祠堂称为“聂政台”。后世传有《聂政刺韩王曲》,又称《广陵散》。聂政为战国四大次刺客之一。
聂政刺韩王
韩文侯韩猷:韩国第三位君主,约公元前387年—公元前377年,在位约10年;韩烈侯之子。在位期间韩国国力日益强盛,韩文侯便开始对外用兵扩张领土,夺取了了郑国的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军事上,出兵打宋国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并俘虏了宋国的君主,攻打到齐国桑丘(山东济南)。
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
韩哀侯韩屯蒙:韩国第四位君主,约公元前377年—公元前374年,在位约3年;韩文侯之子;韩国阳翟(dí,今河南省禹州市)人。继位后与赵敬侯、魏武侯将晋靖公废为庶民,并瓜分了晋国剩余的两座城邑。公元前375年(周烈王时期)灭郑国,并迁都至郑国故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公元前374年(周烈王时期)被韩严(又称韩山坚)弑杀。
韩懿侯韩若山:韩国第五位君主,约公元前374年—公元前363年,在位约12年;韩哀侯之子;韩国阳翟(dí,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公元前374年(周烈王时期)其父韩哀侯被韩严(又称韩山坚)所杀,韩若山继位韩国国君,是为“韩懿侯”。在位期间,曾趁魏国内乱联合赵国出兵伐之,起初战事顺利,但最终因联军内部不和,此次出兵以失败告终。
韩昭侯韩武
韩昭侯韩武:韩国第六位君主,约公元前363年—公元前333年,在位约30年;又称韩昭釐(xī)侯,韩懿侯之子;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继位初期韩国政治混乱,后期任用法家申不害执行变法改革,使韩国政治清明,国力强大,并加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韩昭侯为韩国的一位有为君主,其申不害是与商鞅齐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但是申不害主张以“术”治国。相关典故“高门之论、申不害走后门、未出城门而死”等等。
申不害-取材于影视剧
韩宣惠王韩康:韩国第七位君主,约公元前333年—公元前312年,在位约21年;又称韩威侯、韩宣王;韩昭侯之子;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公元前325年(周显王时期),魏国为制约秦国的发展,与韩康在巫沙(今河南荥阳北)会面,并互相认可对方为王。公元前323年(周显王时期),韩国、魏国、赵国、燕国与中山国在公孙衍的倡导下发起“五国相王”活动,互相承认对方为王,组成合纵抗秦联盟,此时韩国正式称王,韩康从韩威侯变为了“韩宣惠王”,为韩国的第一位称王君主。
韩襄王韩仓:韩国第八位君主,约公元前312年—公元前296年,在位约16年;又称韩襄哀王、韩悼(dào)襄王;韩宣惠王之子;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在位期间,多次与秦国发生征战,但是败多胜少;公元前296年(周赧王时期),死于与秦国的征战中。此时韩国的相国为张开地,辅佐了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王三代韩国的国君,而张开地便是中国第一谋圣“张良”的祖父。
韩襄王韩仓
韩厘王韩咎:韩国第九位君主,约公元前295年—公元前273年,在位约23年;又称韩釐(xī)王,韩襄王之子;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在位期间,多次与秦国发生征战,但是败多胜少;公元前293年(周赧nǎn王时期)与秦国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公元前280年(周赧王时期),著名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出生,韩非子为韩国王室贵族,韩国第一个灭亡的原因据说也是因为秦王嬴政想要韩非子。
伊阙之战
韩桓惠王韩然:韩国第十位君主,约公元前273年—公元前239年,在位约34年;又称韩惠王;韩厘王之子;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死后葬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公元前246年派水工郑国(此为人名)前往秦国劝说秦王修建水利工程,以削弱秦国国力,从而减少秦国频繁征伐韩国的危机,是为“郑国渠”;郑国渠为中国历史上建立在关中的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并在2016年11月8日申遗成功。
公元前262年,杀神白起攻占了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韩王割上党(今山西长治)向秦国求和,因上党百姓不愿被秦国统治,于是郡守冯亭率领军民投降赵国,投降赵国派名将“廉颇”驻守长平(今山西高平市)抗击秦国,并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此时韩国的相国为张平,辅佐了韩釐(xī)王、韩桓惠王两位国君,与其父张开地史称“五世相韩”,张平为中国第一谋圣“张良”的父亲。
杀神白起
韩废王韩安:韩国第十一位君主,约公元前239年—公元前230年,在位约9年;韩桓惠王之子。此时的韩国形势危急并处于灭亡的边缘;公元前231年,韩王割让南阳地区给秦国求得短暂的喘息之机。公元前230年,秦国名将内史腾攻灭韩国,并将韩地设为颍川郡,郡治处于韩国故都阳翟(dí,今河南省禹州市)。韩废王为韩国的末代国君,同时韩国至此彻底灭亡,成为被秦国灭亡最早的战国七雄中国家。
战国七雄-韩国名人
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政治家、西汉开国功臣;颍川城父(今河南郏县)人,张良长相俊美,如同女人一样美丽。辅助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被刘邦称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后人称其为“中国第一谋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死后葬于东昏县(今河南兰考),但是其争议较多,因为在多处均发现张良的陵墓。后世修建“张良庙(今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供后人祭祀悼念,因张良被封为留侯,所有又称“留侯庙”。相关典故“貌若好妇、运筹帷幄、退隐黄袍山”。
张良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为韩国王室贵族。师从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与秦相李斯为师兄弟。著有《孤愤》《五蠹(d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被后人整理编撰成《韩非子》一书,此书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将法家的思想提高到了宇宙论的高度,从而构成了一种完整的理论系统。
韩非
结语
从三家分晋后建国到国家灭亡只有短短的173年,同时在战国七雄中又是最弱的国家,在诸侯争霸的时期经常被其它国家欺凌;但是韩国处于诸侯交汇之地,经济文化发,出现了著名的谋圣张良与法家的集大成这韩非,对后世的影响即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