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以漳泉为主力军的闽南人拉开了大规模开发台湾的序幕,携家带口入台的垦民急剧增多,不仅闽南婚丧喜庆的礼俗传入台湾,而且带来了闽南话在台湾的大面积传播,致使闽南话成了今天台湾的主流方言。现台湾岛内占 80% 多的人口讲闽南话,而其中约占全岛总人口一半左右的人口是讲漳州腔的闽南话。

语言学家研究发现,台湾的主流方言闽南话从地域来说,主要有两大流派,即漳州话和泉州话。两大派系的语言影响力基本相当,但有分语言地域,台湾北部以偏泉州腔居多,台湾中部和南部倾向以漳州能为主。这种情况是明末清初台湾大开发以来,进入台湾的星民漳、泉籍为厦门话一般被认为是闽南话的标准音,但为什么它对台湾主流方言的影响不大呢?语言学家认为,厦门话除了厦门本地的一些特殊的发音之外,55% 来源于泉州话,45% 来自漳州话。漳、泉两种腔调的闽南话在厦门高度融合而形成的厦门腔,语言学界称为“漳泉濫”(闽南话“滥”即混合之意)。

所以,厦门话作为闽南话的标准音,正是因为它是“漳泉滥”。简要地说,漳州、泉州是闽南话的两大起源,而厦门原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而来的,其人口的发展大部分是漳泉移民的结果,因此厦门话作为闽南话标准音,是对闽南语两大体系的共同尊重。因为无论以泉州话还是漳州话作为标准音,都意味着对另外一大起源的彻底否定,都是不合适的。

因此,目前语言学上的通说认为:
(1)漳州话和泉州话是闽南话的起源。
(2)厦门话和台湾话都是漳州话和泉州话的融合,但前者偏泉州腔,后者偏漳州腔。
(3)厦门话作为“漳泉滥”,是闽南话的标准音。
由此可见,台湾今天主流方言的根在大陆,在闽南漳州和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