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丧事,有丧人员应当丧服。按规范丧礼要求,丧服本来是一个套装,包括帽子、帽穗子、上衣、下裳、鞋子、额带、腰带、哭丧棒等。常说的“五服”,一开始的意思就是五种丧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五服的材质和做工有差别,但都是成套的。
孝带是什么?在民间的实际生活中,按一般生活逻辑,孝带是简易丧服模式。就是说,家有丧事或上门吊丧,扎个孝带,就算丧服了。这一根孝带就代表一套丧服。
近些年来,孝袍、孝衣孝裳、孝帽、孝鞋等都出来了。怎么穿着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但孝带作为通孝,较为流行。就是说,所有居丧吊丧人员,都有一根孝带。这个孝带,就标识行为人参与丧事,有礼仪活动。
请注意,孝带是民间形成的简易丧服模式,所以,孝带怎么系?怎么戴?怎么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各地有各地的讲究和把握。我以《礼仪》《朱子家礼》《大明会典》《大清通礼》等规范丧礼文本为依据,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孝子孝孙孝妇等主家居丧人员使用孝带的,平时套在脖子上,在胸前加一个系点;有迎宾、谢客、堂祭、告庙、路奠等丧仪活动时,应当将孝带系在额头,系点在前
按《仪礼》《礼记》《朱子家礼》等规范丧礼的规定,丧服是成套使用的。一套丧服有两根带子,一根是额带,一根是腰带,即一根是系在额头的,一根是系在腰里的。
就是说,在额头系带子本来就是规范丧礼规定。实际生活中,还有的地方保留这种礼俗,即孝子等居丧人员在整个丧期,额头都是系着孝带的。
所以,在丧仪活动中,诸如出迎娘家人、出迎吊丧贵宾、朝奠、夕奠、告庙、发引堂祭、路奠、谢客等等,孝子孝孙等主家居丧人员,应当将孝带系在额头,系点在额前。没有丧仪活动时,理论上讲,也应该将孝带系在额头,但系点在脑后。出于方便做事的考虑,也可以将孝带直接套在脖子上。
严格意义上讲,实际操作中,按礼,作为主家居丧人员,不管使用何种丧服模式,孝带必须有。
2、吊丧人员参与丧事使用孝带的,可以直接将孝带挂在脖子上,不加系点
家有丧事,孝带在胸前系一道,即出现一个系点,有以下两方面意思:
(1)尊礼守礼。就是说,主家居丧人员,孝带使用是礼仪要求,严格按规定是应该系在额头的,所以有系点。没有丧事活动时,为便于主家人员做事,可以进行礼仪权变,即将孝带套在脖子上,但应当保留系点。
(2)区分主客。吊丧人员参与丧事的,作为丧服的孝带只是一种丧事标识,不是礼仪事项,所以,直接挂在脖子上就行了,不必加系点。这样以来,从孝带的系法就可以看出参与丧事人员的身份。有系点的是主人,无系点的是宾客。
3、在北方一些地区,孝带有斜挎使用的,女婿专用,应该是一种礼俗上延展和创新
所谓斜挎,就是将孝带搭在左肩,斜挎至右腋下,在右腋下加一系点系上。或者将孝带搭在右肩,斜挎至左腋下,在左腋下加一系点系上。
在北方一些地区,大多数情况下,习俗要求,左肩挎孝带的,为女婿孙女婿;右肩挎孝带的,为外甥女婿外孙女婿。
从礼仪的角度来说,这样行不行?可以的。
礼仪的基本手段是分类,礼仪的核心要旨是尊重,礼仪的原则界限是不妨碍或损害他人。在此前提下形成的礼俗是良性的,是可以推介和提倡的。
归结一下。现实生活中,以孝带作为简易丧服,完全可以。按孝帽、上衣下裳(孝袍)、孝鞋、孝带、杖(哭丧棒)等套装使用丧服的,也行。但请注意,按《仪礼》等礼仪典籍文本的规定,对于主家居丧人员来说,应当使用孝带标志礼仪,所以,孝带要系起来。而对于吊丧人员来说,孝带就是一种丧情标识,不需要系扎的。这就是孝带使用有系点和没系点的基本理由。至于斜挎孝带,是一种正常的礼俗演进。